第百四十一章 映日(终)
礼堂不大,墙面是旧式浅黄,光hua但泛旧,灯轨上的聚光灯正在预热,偶尔闪动。讲台上的投影仪已开,微光打在布幕上,淡淡一层。
沈时安坐在最后一排靠边的位置,一进门就环顾了一圈。
讲台前八位评委围坐成半弧形,正中那个年轻人翻着资料,眼神游离、神情敷衍。其余几位年纪更长,写字的动作缓慢又慎重,仿佛这不过是另一个需要应付的日常评审。
整个空间有种藏不住的陈旧感,学术与礼仪的仪式混合成一片沉闷的空气。
他忽然有些烦躁。
目光再次回到讲台时,沈纪雯已经站在中央,低tou调整麦克风的高度。
那一瞬间,灯光照在她肩上,仿佛为她落下一层极轻的银光。
今天是她的毕业答辩。
她的声音很稳,节奏掌握得极好,不急不徐,每个段落像事先磨过几十遍那样,jing1准地嵌进评委们的关注点。
她讲自己的研究路径,用的是法律人特有的逻辑密度,没有一丝晦涩,一字一句都清晰,毫不怯场。
提问环节里,一位年长评委翻着资料,问:“你在第六页提到公私合作框架下的协议约束力,但这一类型合作,在英国适用判例极少,你如何判断它的实际可行xing?”
沈纪雯没有急着作答。
她翻开自己的文件确认,几秒后轻轻点了点一行:“这一节引用的不是本地判例,而是2004年新加坡《滨海新区合作协议》的文本结构。约束力来自条文本shen设定的交互条件,不依赖判例确认。”
那评委沉yin片刻,又问:“你引用外国案例,是认为本地制度不足?”
她看向对方,微微点tou:“不是不足,而是滞后。我并没有批评制度,只是试图补充它可能抵达的方向。”
讲台下一阵轻微的窸窣,有人悄悄点tou。
她是光本shen。
可这个空间太旧、舞台太小,观众太少,那群所谓的“专家”也太轻飘飘。
她不该只是一个学生来走个liu程。她应站在某一国最高法院的讲台上,言出法随,shen后万众屏息。
沈时安一眼扫过去,那些dai眼镜、面色拘谨的教授,连她一句话的锋芒都抵不过。
他们不pei。
哪怕他现在只要一句话,明天这八人可以全bu更换;她若愿意,他能让她进入全球任一律所,成为任何国家的大律师。
但她不需要。
这是他最骄傲、最崇拜的地方。
她从来就不在他的世界里,她是她自己的宇宙。
而他只能在台下看着,心里安静烧着。
答辩结束后,拍照环节移至礼堂外草坪。
阳光极好,洒在地面上是一层柔和的金黄。草地被晒出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