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珠璧双姝
黛玉在碧纱橱里安顿下来,休息了几日,便在内书房里与姐妹们一起读书。
贾母虽然是不很在意孙女们的学问,不过既然都还爱读几本书,家里便给请了先生来,是一名叫zuo沈练素的四十几岁妇人,原本也是书香门第的夫人,只是丈夫早年亡故,她膝下又没有儿女,家dao消磨,日益贫寒,前些时说要给几位姑娘请教书的先生,李纨辗转打听得了此人,说与熙凤,熙凤又和王夫人讲了,王夫人报到老太君那里,dao是有这样一位沈夫人,颇有才媛名号,行止也极为端庄的,可以请来教导姑娘们。
史老太君听了,想了一想,说dao:“若果真是个读过几卷书,人品也清白的,便请她来也罢了,家中的这几个孙女,本来也不指望什么四书五经、三车五车的,只要识得几个字,不是睁眼的瞎子也就罢了,她寡妇失业的,想来也为难,下个帖子请了她来,先让我看一看,帖子要写得客气一些,像是这般有些才学,又chu1境孤寒的,最怕给人看轻了她。”
王夫人答应了,回tou便委托李纨执笔,很客气地写了一封书信,请沈练素过府一叙,沈练素接了这封帖子,仔细看过之后,便拿定了主意,她zuo人虽然极讲风骨,却不是个怪癖倨傲的,看事情颇为jing1准,xiong有筹划,于是第二天便来到府中拜望史老太君,与史老太君和王夫人熙凤说了一阵子话,还陪着一起吃了午饭,这便说明是谈得极为rong洽了。
吃饭的时候,史老太君说dao:“现在有些号称是什么大家才子的,仗着自己有些年纪了,在园子里居然开始收女弟子,召集了几十个在那里,dao是传授学问,传说出去不成ti统。我这些孙女们,读书多少倒也罢了,却是不能那样的轻率,夫人也不必太过劳累,这些姑娘又不是等着考状元的,读书要读到白了tou发,针线之余教她们念两本,知dao些为人chu1世的dao理,将来当家理事庶几不失了章法,也就罢了。”
沈练素笑dao:“老太太见识得是,国公府百年风范,确实与那班新来后进的不同。”如今又是随园,又是碧城仙馆,男文人带女弟子的风气可是liu行了起来。
史老太君笑着说:“什么百年风范,如今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,她们的太爷爷不必说了,爷爷也是好样的,到了如今这一辈,便有些寻常了,眼看着青黄不接,就有些跟不上了,我如今也不想要开辟些什么,只望着能守住这份家业,到孙辈能有些灵秀的出来,支撑门第。”先过渡着吧,但愿能撑到希望到来的时候。
沈练素han笑dao:“老太太对儿子督责严格,是以这等求全,似这般钟鸣鼎食之家,教子自然是极有方的。”
用过饭后,双方商定了开课的时日,沈练素便出了贾府,走出门去,临上轿的时候,她转回shen望着荣国府巍峨的门墙,暗暗叹了一口气,这便是:云峰满目放春晴,历历银钩指下生。自恨罗衣掩诗句,举tou空羡榜中名。
这是去年的事,三春从那时起,便都跟着沈练素一起读书,书房就在贾母正房后面的抱厦里,连宝玉都随着一chu1念书,如今又添了一个黛玉,自然是愈发热闹,宝玉读书也更加有劲tou,每日相伴着黛玉,从碧纱橱来到抱厦,迟到的时候居然少了许多,堪称勤勉了。
黛玉初来之时,因为宝玉摔玉,心中难过,况且又是如此幼小的年纪,离开父亲,背井离乡,来到贾府,虽然是祖母家中,然而可叹她长到六岁,第一次见祖母的面,诸位舅母姐妹嫂嫂也都不识得,难免有生疏之感,况且这里的日常起居也与家中习惯不同,比方在家里,父亲和自己说,吃了饭之后不要立刻喝茶,等饭粒咽尽了,停一阵再喝,这样才保养脾胃,但是到了祖母这里,饭后很快就喝茶的,少不得随了过来。
这倒也是罢了,还有一件事,刚刚用过饭后,第一杯茶还不是用来喝的,只是漱口,幸好自己当时机灵,看着迎春探春的动作,才晓得了,否则倘若第一次的时候将那杯茶喝了,难免引人发笑,虽然不会当面笑出来,背后也会笑,dao是外省人不通规矩,黛玉虽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