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窗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文窗小说 > 天地任我行之二 > 第213章:重用贤能,天下归心

第213章:重用贤能,天下归心

对症下药,一方面紧缩银根,保障“宝钞”信誉,另一面让纸币面额所代表的“价格”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盐挂钩,以维持“宝钞”经济价值稳定,不会轻易贬值,类似后世的“石油美元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“穿越时空”的“经济手段”确实管用,不久后的物价也渐趋稳定,使得国家财政日益平稳。而身为“大账房”的夏元吉,又面临着国家每年“花费如流水”的情景,自然养成了夏元吉“用度谨慎”的性格特点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年岁末朝会,夏元吉都会“谏阻奢靡事百件”,甚至包括宫廷开支和藩王用度等。连“永乐时代”的各式“大活动”,如接待外国使节、修筑河道、“边墙”,乃至练兵设防等样样用款,但凡由他负责,皆小心百倍,认真核算,能省则省。为此,他时常与兵部、户部等部门的官员发生争执,由此得了一个绰号“夏刺头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“刺头”,在当时民间方言里,就是“小气鬼”的意思。这次,“刺头”夏元吉也终于刺得明成祖朱棣龙颜大怒。永乐十九年(西元1421年),朱棣欲发动第三次北征蒙古草原,并一举平灭鞑靼太师阿鲁台所部。

        深感国家财政日益吃紧的夏元吉却看不下去并竭力阻止,于是触怒朱棣。加上一直深恨夏元吉的国公张辅以及汉王朱高煦的争相挑拨,终于使夏元吉被解除职务,并由厂卫特务机关送到“内宫监”长期关押。

        幸好深知其才的太子朱高炽从中调解,方才保住了其性命。在抄其家的时候,家中仅布衣和瓦器。朱棣闻之感叹:“果然刺头也。”而北征的结果,也不幸被夏元吉所言中,蒙古人望风而逃,明军无功而返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明成祖朱棣连续发动远征,“严盐法”渐被滥用破坏,而国家财税也捉襟见肘,使得国库空虚。当然了,明朝骑兵远没有汉唐骑兵多,全是靠大规模发动步兵与“神机营”去草原上示威,结果不然而喻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夏元吉下狱的永乐十九年(西元1421年)至朱棣病逝于第五次北征归途的永乐二十二年(西元1424年),仅大米的价格,就从1石1贯“宝钞”,飙升到了1石50贯宝钞!也就是说,明朝国内通货膨胀了至少50倍!

        朱棣病逝后,明仁宗朱高炽登基,赦夏元吉出狱并官复原职,首任要务还是解决这“通货膨胀”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夏元吉殚精竭虑,再改“严盐法”,允许商人用宝钞直接换盐引,规定以300贯换1引,并继续对皇帝“刺头”,禁绝宫廷奢靡消费。尽管皇室成员和各地藩王对此腹诽不已,但明仁宗始终相信夏元吉的忠心体国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,到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后,夏元吉又主持改革商税,减少国内关卡,鼓励商品流通,削减收税比例,力争“税少而财增”,经永乐时代日益空隙的国库终于重新充裕起来,让后来的明英宗有了豪横底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宣德五年(西元1430年),夏元吉退休,数月后病逝于家,赠“太师”。这位历事洪武、永乐、洪熙、宣德四朝的“大账房”,堪称“永乐盛世”、“仁宣之治”两大黄金时代的关键人物。话又说回来,素来被认为“刺头”的夏元吉,也有大方的时候,比如每年划拨给各地收养孤寡老人的“养济院”的经费,从来都是逐年增加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,我摆烂了 师尊,弟子只想欺师不想灭祖 新白娘子传奇续篇之新月奇缘 全民创世:开局打造了混沌洪荒 尹素婳莫君夜世子妃太毒辣免费阅读全文 虐文女主回归后她飒爆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