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无奈设计。
“巴顿,你知道,mas-36步枪的产量太少,还没有来得及大量装备部队――”戴高乐试图为法国政府辩解。mas-36步枪是一支优秀的步枪,博采众长。
之所以用“博采众长”来描述,是因为mas-36步枪的后端闭锁枪机,借鉴了英国的李-恩菲尔德。
向前弯曲、形如狗腿的拉机柄,则是偷师于美国m1917式步枪。
即便有着众多“借鉴”,mas-36依然不失为一款优秀的步枪,熟练射手可以使用食指和拇指拉动枪机,同时以中指或无名指扣动扳机,做到上弹、击发、退壳单手连贯操作,实现李-恩菲尔德的“疯狂一分钟“模式,达到栓动步枪的极限速度。
mas-36的成功,要感谢弹身锥度正常的7.5毫米步枪弹。
所以说想要一款成功的步枪,首先得确定成功的子弹。
当然mas-36的成功也得看跟谁比。
跟m1916比,mas-36毫无疑问更先进。
跟尼亚萨兰步枪相比,mas-36就是工业垃圾。
更垃圾的是法国政府。
1937年,mas-36步枪就开始在圣埃蒂安兵工厂量产。
一直到1940年,法国只制造了25万支mas-36步枪。
所以戴高乐也不是诡辩,很多法国本土的纯正法国士兵还在用贝蒂埃步枪呢,外籍军团想用mas-36等着吧。
这时候巴顿才注意到,他拿的这一款,居然连m1916都不是,而是勒贝尔1886。
额滴神,这可是上个世纪的老古董,全世界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。
也不能怪巴顿不认识,m1916实际上就是勒贝尔1886的改进型,缩短枪管的同时,增加了弹容量。
可这也说不过去,m1916的产量超过350万支,外籍军团才三万人。法国仓库里存的m1916肯定不止三万。
当然现在那都是德国的库存了。包括刚刚装备部队没几年的mas-36,也都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,估计很多mas-36被德国人缴获的时候,枪油的味道还没有散尽呢。
“用上个世纪生产的步枪,去对抗德国人的坦克可不行――”巴顿直言不讳,法国的快速战败,和法国政府这些年的懈怠有很大关系。
“新征召的部队都在罗安达接受训练,外籍军团注定要被淘汰的。”戴高乐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新组建的部队上,外籍军团对于法国来说,从来都只是炮灰。
自由法国在罗安达新组建的部队,装备的是全套南部非洲式武器,参考标准跟南部非洲联盟部队一样。好吧,本质上还是炮灰。
“我们的仓库里还有一些鞋子,我让人送过来给他们换上。”巴顿对于军队还是有要求的。
军人就得有军人的样子,连鞋子都不穿,不像话!
除了鞋子之外,第三团现在的后勤,跟第三集团军部队都一样,在后勤供应这方面,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从来都毫不吝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