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窗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文窗小说 > 剑来 > 第五百五十九章 欲言已忘言

第五百五十九章 欲言已忘言

些“学问”,偷偷留下的,学政大人偷偷收起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天,李希圣便成了学政衙署的一位胥吏。

        崔赐一开始还觉得五雷轰,为何风光霁月的自家先生,会这种事情,读书人岂可如此市侩作为?

        李希圣没有与崔赐解释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返回州城,学政衙署那边已经没了李希圣的位置,随便给了个由,就剔除了李希圣的胥吏份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希圣也没有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崔赐来的路上,询问先生这次要在青蒿国待多久,李希圣回答说要很久,最少三四十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崔赐一开始还有些心慌,怕是那几百年来着,结果听说是短短的三四十年后,就如释重负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他与先生,不是那山下的凡夫俗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崔赐自己,一想到自己的脚来历,便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,只是每每忧愁此事,少年便不再忧愁,因为自己有那忧愁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天李希圣又摊开一幅字画,看那镜花水月。

        崔赐知自家先生的习惯,在一旁早早焚香,其实李希圣没有这份附庸风雅,但是崔赐喜欢这些,也不拦着。

        画卷之上,是一位老夫子在坐而论,老夫子是鱼凫书院的贤人,一开始几次,崔赐还听得认真,后来就真觉得枯燥乏味,讲得十分老婆姨裹脚布,每次讲学传,只说一个理,然后翻来覆去,弯来绕去,就是讲这个大理的种种小理。崔赐便觉得十分没劲,这些个理,稍稍读过几天书的人,谁会不懂?需要老夫子讲得如此细碎吗?

        难怪后来先生带着他一起游历凫水书院,得知了这位老先生被笑话为寻章摘句老雕虫,老先生还被视为书院最没有真才实学的贤人,后来授业一事,书院求学的儒家门生们受不了,老先生就给书院安排了这桩差事,负责书院的镜花水月,为那些山上修士讲学,不光是书院知晓这就是个过场,估计连老先生自己都心知肚明,不会有人听他废话的,不过依旧讲了三十年,老先生乐得清闲,一些时候,还会带上几本自己心好的书籍、笔札、字帖,挑选其中一句言语,由着自己的心情,随便讲开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崔赐在鱼凫书院那边满是书肆的大街,听说了老先生一大箩筐的陈年旧事,据说当初之所以获得贤人衔,还是撞了大运,与学问大小没啥关系,一开始也有各路聪明人,开始与当时还不算老的先生,成了诗词唱和的同朋友,各国士林,各大地方书院,都盛情邀请此人去讲学传,到最后,连官场上的那种烧冷灶,都没了兴致。此人的一幅字帖墨宝,扇面题字,楹联等等,最早的时候,可以随便卖出千两银子,后来几百两银子,不足百两,到如今,别说十两银子都没人买,送人都未必愿意收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崔赐却发现,每次自家先生,听这位老先生的讲学,次次不落,哪怕是在清凉宗为那位贺宗主的九位记名弟子讲学期间,一样会观看鱼凫书院的镜花水月。

        画卷上,那位老夫子,在那三十年不变的位置上,正襟危坐,嗓子,拿起一本刚刚入手的书籍,是一本山水游记,快速报过书名后,老夫子开宗明义,说今天要讲一讲书中的那句“村野小灶初开火,寺中桃李正落花”到底妙在何,“村野”、“寺中”两词又为何是那美中不足的累赘,老先生微微脸红,神色不太自然,将那本游记高高举起,双手持书,好像是要将书名,让人看得更清楚些。

        崔赐一脸无奈,“先生,这位老夫子是要饿死了吗?怎的还帮书肆起了买卖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希圣微笑“是第一次,以前不曾有过。估计是老友请求,不好拒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崔赐趴在桌边,叹了口气“贤人当到这个份上,确实也该老脸一红了。”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对邻居哥哥发情反被日【1V1 高H】 诱哄(秘书 高H) 被他抓住后狂艹(1V1糙汉) 樱桃汁(校园,青梅竹马,h) 继父(高H) 催眠系统让我吃rou【高h】